时间:2022-12-24 12:58:11 | 浏览:453
十二生肖中,蛇排在第六位。
蛇类在中国的形象颇为复杂,既具神格,亦具妖格。蛇有特殊的原始地位,人类始祖伏羲与女娲是半人半蛇的形态。蛇亦被称为“小龙”,有时被视为是龙的化身,王充在《论衡》说:“龙或时似蛇,蛇或时似龙。”又说:“龙鳞有文,与蛇为神。”郑玄注《尚书大传》亦指:“蛇,龙之类也,或曰:龙无角者曰蛇。”《后汉书·襄楷传》有“夫龙能变化,蛇亦有神,皆不当死”之语,都表示古代的蛇亦有龙像,故此具备神格。
中国道教大神玄天上帝脚踩龟将、蛇将各一,四方神兽之一的“玄武”也就是龟蛇合一的形象;中国神话人物夸父身上有蛇为装饰,《山海经》中更常有上古传说人神或生物以蛇类为饰物的记载,在书中经常出现“珥蛇”、“操蛇”或“践蛇”的描述;中国一众神兽之中,亦有名为“螣蛇”的蛇神,又有能兴云布雨的黑蜧;西汉开国君主刘邦曾经“斩白蛇起义”,白蛇被指为“白帝子”;《晋书》记载晋朝开国名将杜预曾因酒醉而化成大蛇,因而被传说为大蛇转世(宋代时人鱼周询同样有类似传说)。
在晋代以前,蛇有时会被理解为吉祥的象征。《搜神记》记载春秋时代随国君主随侯(或作隋侯)曾因救治一蛇,而获灵蛇衔珠相赠,以作回报,“灵蛇珠”或“随侯珠”从此成为中国古代珍贵宝物的代表之一,与和氏璧齐名。西晋文人傅玄曾作《灵蛇铭》:“嘉兹灵蛇,断而能继。飞不须翼,行不假足。上腾霄雾,下游山岳。进此明珠,预身龙族。”铭中提及螣蛇形象、灵蛇赠珠之事,“行不假足”的特性,与及“断而能续”的技能,是一首将蛇的形象神化的文学作品。
民间百姓供奉的“五大仙”(又称“五大家”或“五显财神”)中,蛇仙被称为“柳仙”,形象介乎妖仙之间。道教文献《道法会元》里,有灵将名叫马元帅(即马灵官或马天君),又有副将马充,祂们都有着“紫庭追虫下瘵凝神化气轰天素练白蛇大元帅”、“都天卷祟白蛇大将”、“轰雷霹雳练素白蛇大将”、“上清正一火犀大仙南极灵官金睛馘魔威烈元帅”等仙衔,亦有所谓“召白蛇咒”、“白蛇符”等咒文,是道教中以白蛇为原型的著名神灵。
另一方面,蛇在中国的妖怪形象颇多,一些志异作品中蛇精修练得道的故事,出现频率仅次于狐狸精。中国著名民间传说《白蛇传》中所提及的白蛇与青蛇,是具备人格的蛇妖的著名代表。志怪小说《聊斋志异》中亦有很多以蛇为主题的妖怪故事,如〈豢蛇〉、〈青城妇〉、〈蛇人〉、〈斫蟒〉、〈海公子〉等篇。清代烟霞主人所写的小说《跻云楼》中有一首《铁鞭蛇赋》,更形象化地将妖蛇描述出来。
蛇自古就有着多种类型的负面或妖物形态,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《天问》中,曾提及“一蛇吞象,厥大何如”,这典故其后发展成《山海经·海内南经》中著名的“巴蛇吞象”故事,而蛇亦被人赋予贪婪、食量惊人的印象。而同在《山海经》中,尚有许多以蛇为原型的妖怪,例如有长蛇、化蛇、枳首蛇、肥遗、相柳等。晋代郭璞有许多文学作品均有赋蛇,当中的《长蛇赞》、《巴蛇赞》、《蟒蛇赞》、《枳首蛇赞》等大都刻画形象较负面的怪蛇。
五行概念中,蛇属巳,有火相。二十八宿中有翼火蛇。在民间,俗称“五毒”的生物当中包括毒蛇(其余为蝎子、蟾蜍、蜈蚣和蜘蛛);民间武术的“五形拳”中有“蛇拳”。在广东语言文化里,蛇有着“懒惰”的表现,因此指人偷懒会称其“蛇王”;另外,在扑克牌游戏大老二中,五张数字顺连的牌型亦称为“蛇”或“一条蛇”。
中国古代军事学上,有所谓“一字长蛇阵”。《孙子兵法·九地篇》载:“故善用兵者,譬如率然;率然者,常山之蛇也,击其首,则尾至,击其尾,则首至,击其中,则首尾俱至。”是一种首尾相顾的长线形战略阵式。《管子·兵法》篇中提到“九章”的概念,以不同的旗章提示军队不同的行军模式,当中“举蛇章,则行泽”表示蛇形旗章是行军于河泽之意。另外,唐朝常州刺史独孤及所著的《風后八阵图记》,记载所谓“八阵图”中的八阵,当中包括“蛇蟠阵”。小说《封神演义》及《薛家将》中提及所谓“十阵”,当中亦有“一字长蛇阵”。
汉族民间有“蛇脱皮”的说法,认为只要看见蛇脱皮,是不吉利的征兆。民谚说:“见到蛇脱皮,不死脱层皮。”尤其是在春季更为大忌。在青海地区,若家中发现蛇,最忌杀死。认为若杀死蛇,蛇就会采取报复行动,于家门不利。所以若在家中发现蛇,就将其捉入罐中或挑在长杆上,然后送到山谷中,并求其躲进山洞,别再回到人家中。
福建闽南一带由于气候温和湿润,适宜各类蛇繁衍生息。若在家中发现蛇,是不能打死的,人们认为蛇是祖先派来巡视平安的,进了谁家,就预示谁家居住平安。要是在路边发现几条蛇盘在一起,就要把自己身上的某一颗纽扣丢去表示忏悔,然后走开,当作没有看见。据说这是蛇交配,看到的人大逆不道。
阳历3月5日为惊蛰节,贵州一带民俗忌雷鸣声,否则当年会蛇虫成灾。民谚云:“惊蛰有雷鸣,虫蛇多成群。”
十二生肖分为:鼠 牛 虎 兔 龙 舍 马 羊 猴鸡 狗 猪,那么这十二生肖跟十二时辰是怎么来的呢,且网下瞧一瞧。 1.子鼠(23:00-1:00) 老鼠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出没,特别喜欢在子夜十分出来活动,故而称为子鼠 2.丑牛(1:00
十二生肖有着许多人不知道的秘密,它是组成中国古老文化的一个重要文化因子。它是与十二地支相配以及与人出生年份相配的十二种动物,包括鼠、牛、虎、兔、龙、蛇、马、羊、猴、鸡、狗、猪。素材来源于网络时至今日,生肖在人们的生活中,已经逐渐演变为口口相
十二生肖又叫属相,是由十一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即鼠、牛、虎、兔、蛇、马、羊、猴、鸡、狗、猪以及传说中的龙合计十二种动物所组成,与十二地支相配用于记年,以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,十二生肖排序为:子(鼠)、丑(牛)、寅(虎)、卯(兔)、辰(龙)、巳
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月22日电(记者 上官云)时间慢慢向前走,春节即将来临。按照生肖纪年的说法,2020年应该是农历鼠年。同样,按照出生年份来算,我们也都有一个“属相”。那么,十二生肖是怎么来的?为什么看上去很不起眼的老鼠会排在首位呢?生肖的
在传统的印象里,老鼠这种动物一向不讨中国人喜欢,“鼠目寸光”、“獐头鼠目”、“贼眉鼠眼”之类的成语很清楚地表明了老鼠不仅不讨现代人喜欢,古人对它也是嗤之以鼻。但是十分奇怪的是,十二生肖这种古老的纪时文化竟然是以老鼠为首,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?
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,即子(鼠)、丑(牛)、寅(虎)、卯(兔)、辰(龙)、巳(蛇)、午(马)、未(羊)、申(猴)、酉(鸡)、戌(狗)、亥(猪)。1、子鼠子鼠鼠在十二生肖属于首位,与十二地支中配属,“子”,故一天十二时辰中之“子时”
十二生肖的顺序是怎么排出来的?在陕西省骊(lí)山人祖庙附近,有一块巨大的石碑,上面刻有十二种动物的形象,分别是鼠、牛、虎、兔、龙、蛇、马、羊、猴、鸡、狗、猪。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十二生肖了,这十二生肖的顺序是怎么排出来的呢? 为什么排在最
十二生肖,又叫属相,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,包括鼠、牛、虎、兔、龙、蛇、马、羊、猴、鸡、狗、猪。 每个人在出生时都会有一个固定的属相,并且会伴随人一生。但是大家知道十二生肖是怎么排序的吗?十二生肖的排序由来知道吗?今年
生活在拥有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大国里,当然需要适时补充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知识,提高文化涵养,成为一个内外如一、温文儒雅的龙之传人!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,十二生肖和十二时辰排序的故事!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十二生肖的排
生肖猪的人遇到以下密码,会发生以下奇妙现象。这些密码应验在生肖、流年及八字大运之中。(一)猪遇“鼠人”,为性事桃花。(二)猪遇“龙及狗人”,必为红鸾添丁。(三)猪遇“羊人”,男主权威,女主刑煞夫君。(四)猪遇“蛇人”,为驿马变动。(五)猪遇
很久以前猫和老鼠还是拜把子的兄弟,猫为兄,鼠为弟,平时小哥俩愿意聚在一起喝点小酒,很是暇意这一天正好天庭传来消息,通知天上地下所有动物,入天庭选12生肖猫天性懒惰,喜欢夜间出行,白天喜欢睡懒觉,于是就和鼠说:兄弟呀,明天我俩一同前去选12生
在我国的十二生肖历史中,有许多与我国十二生肖有关的传说和神话,而且在不同地区都有不同的版本和故事。为什么十二生肖里有十二只动物,我国十二生肖是如何形成的?这里是最著名的故事都是我国黄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我国十二生肖的故事这是最普遍的我国十
图文摘自网络(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)内容提要: 十二生肖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的出生年份的十二生肖,包括鼠、牛、虎、兔、龙、蛇、马、羊、猴、鸡、狗、猪,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,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,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,如婚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