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2-12-13 14:53:07 | 浏览:1788
清河镇有个男子名叫苏志远,小时候读过几年书,母亲生了一场大病花光家中所有积蓄。父亲苏万山实在拿不出钱来交学费,只好让儿子辍学回家。
穷人的孩子早当家,苏志远从小就乖巧懂事,不忍心看着父亲一个人操劳,小小年纪就上山砍柴,然后再背到集市上去卖,换来的钱补贴家用,好歹能为父亲减轻一些负担。
随着孩子慢慢长大,苏家的日子也开始有了起色。在父母的操办下,苏志远结婚成家,娶了镇上周银匠的女儿巧凤为妻。
俗话说:“娶妻当娶贤”,巧凤相貌平平,可心地善良,懂得勤俭持家,街坊四邻都说苏家娶了个好媳妇。
一年后,巧凤生下一个儿子,取名福生。从那以后,她就专心在家里照看孩子,丈夫就在外面赚钱养家。一日傍晚时分,苏志远从地里干活归来,发现家中大门紧锁,就跑到父母的住处询问情况。
母亲笑着说道:“巧凤一个人在家带孩子觉得憋闷,说是要回趟娘家,临走的时候打了个招呼,让我转告你一声,她们娘俩今天就不回来了”。听母亲这么一说,苏志远也就放心了。
次日午时,巧凤抱着孩子回到家中,丈夫看到妻儿归来,心里非常高兴。小两口正说着话,苏志远忽然话题一转,若有所思地说道:“我教你识字吧,以后你去哪就给我留个纸条,省得我瞎惦记”。
巧凤觉得丈夫说的话在理,就学了几个常用的字。从那以后,夫妻二人沟通起来就方便多了,巧凤每次出门的时候就在桌子上留个小纸条。
时光飞逝,转眼过去两年,苏志远每天下地劳作,拼死拼活也没攒下几两银子,总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,和妻子一商量决定趁着年轻出去闯荡一番。
好男儿志在四方,巧凤未加阻拦,还特意跑到娘家门上为丈夫筹备盘产。五日后,苏志远告别家中妻儿老小,踏上外出谋生之路。
他一走就是一年,期间只给家里来过一封书信。巧凤知道丈夫在外平安无事,倒有些许安慰,只是夫妻离别多日,心中难免挂牵。
年关将至,家家户户都开始备年货,巧凤卖了一袋子粮食换了点钱,狠狠心割了一斤肉,等着丈夫回家为他接风洗尘。她从腊月二十八一直等到元宵节,始终没见丈夫归来。
这天晚上,巧凤做了一个梦,忽然梦见丈夫失足落水不幸溺亡。清晨一觉醒来,她回忆起梦中的情景,仍然心有余悸,整整一天都焦虑不安。
傍晚时分,巧凤出门去抱柴火,准备生火做饭。这时,就见不远处走来一个测字先生,自称不但会测字,而且还会算卦相面。
巧凤想为丈夫卜上一卦,问问吉凶。测字先生让她写个字,巧凤从地上捡起一根小木棍,顺手写下一个“回”字。这个字对于她来说再熟悉不过,每次回娘家给丈夫留纸条都会用到它。
测字先生看完,双眉紧蹙,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,“四四方方两堵墙,纵然是本事再大也插翅难飞。请恕在下直言,你家相公恐怕凶多吉少”。
巧凤心里“咯噔”一下,递上两个铜板,红着眼眶回了家。此时此刻,她已经没有心思再做饭,脑子里想的全是测字先生的那几句话。
人海茫茫,外出寻找丈夫犹如大海捞针,一个弱女子除了等待没有别的办法。她期盼着有一天能出现奇迹,可一等就是五年,始终没把丈夫盼回家。
苏万山夫妇年老体弱,已经没有能力再照顾儿媳妇和年幼的孙子,全家人的生活一度陷入困顿。无奈之下,婆婆就劝儿媳妇带着孩子改嫁,好歹母子二人有口饭吃。
邻居三娘子是个热心肠,得知巧凤有心再嫁就开始帮她张罗起婚事。邻村有个年轻男子名叫周炳元,早年丧妻,正有续弦的打算。经三娘子一撮合,两人拜堂成亲结为夫妻。
婚后,巧凤经常带着儿子回家看望公婆,每次回去都会带上一些米面和粮食。有了巧凤的帮衬,苏万山夫妇好歹不饿肚子。老两口见巧凤和孙子过得挺好,心里总算有了一丝安慰。
两年后的一天,苏志远忽然回到家中,得知妻子已经改嫁,气呼呼地跑到周家门上去要人。巧凤看到丈夫归来又惊又喜,万万没有想到他还活在人世。
苏志远上门要人,周炳元当然不肯拱手相让,说起来巧凤也是他明媒正娶的妻子。两个男人为此僵持不下,只好跑去衙门请县老爷明断。
苏志远跪在大堂上,讲述起自己多年来的不幸遭遇。自从离家后,他辗转各地,给有钱人家当过差,也曾在酒楼里做过小伙计。省吃俭用攒了两年钱,准备回家和父母妻儿团聚,谁知路上遭遇不测,一不小心失足跌落悬崖。
说起来他也算命大,有幸被上山采药的李郎中救起。俗话说:“伤筋动骨一百天”,在李郎中的精心照料下,苏志远的身体日渐康复,只是他摔伤了头骨记忆尽失。
李郎中淳朴善良,不忍心将苏志远赶出家门,就让他留下来好好休养,盼着有一天能出现奇迹。为报答李郎中的救命之恩,苏志远主动帮着恩公上山采药,照看铺子,天长日久学到不少东西。
转眼过去六年,苏志远终于神奇般地恢复了记忆,李郎中十分欣慰,备好盘缠,让他早点回去和家人团聚。
临出门时,还特意送给他两本医书,让苏志远研究医道,将来有机会可以救死扶伤,治病救人。谁知他回到家后,发现妻子带着儿子已经改嫁。
吴知县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,感慨万千,觉得这个案子有点棘手,就想听一听巧凤的意见。面对眼前的两个丈夫,巧凤有点犯难,一时间无法做出抉择。
吴知县沉思片刻,怒声说道:“说来说去这件事全由巧凤一个人引起,你倒是给本官出了一道难题。今日暂且休堂,容我考虑考虑,明天一早再做定夺”。
“来人呐,先把巧凤带下去,事情解决了再放她回家”,吴知县说完,看一眼堂下的苏志远和周炳元,两人欲言又止,只好转身离去。
苏志远一晚上没有合眼,觉得对不起家中的妻儿老小。次日一大早,就跑到衙门口等着知县大人开堂问案。不多时,周炳元也赶了过来,两人站在门口一言不发。
大约过了一炷香的功夫,县衙的大门终于打开了。两人接到知县大人的传唤,快步走进大堂,都盼着能快点把妻子带回家,可吴知县一开口差点把两人吓瘫。
“都怪官差看管不周,巧凤昨晚已在狱中上吊自尽。本官知道她难以抉择,才会出此下策。人死不能复生,你们二人去牢里见她最后一面,然后商量一下看看怎么处理她的后事吧!”
苏志远闻言,忍不住失声痛哭,责怪自己害了妻子。一个官差上前将他扶起,带着他和周炳元去了大牢,两人隔着牢门看了巧凤一眼,开始商量起她的后事。
周炳元气呼呼地说道:“她活着你非跟我争,现在我成全你。既然你们两人是结发夫妻,丧事理应由你来操办,我绝对不会横加干预”。苏志远听罢,心中有了一丝慰藉。
两人再次来到大堂上,周炳元表明自己的意愿,说是愿意让苏家处理巧凤的丧事。吴知县微微一笑,说道:“既然如此,案子也算是结了,你可以走了”。周炳元听罢,转身离去。
“苏志远,本官问你,你可是心甘情愿处理巧凤的丧事?”吴知县端坐在大堂上,期待他能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。
苏志远红肿着双眼,泣声说道:“我对不住我的妻子,让她跟着我受尽委屈。我心里只有她一个人,这辈子都不会再娶,等我哪天不在了就跟她安葬在一起”。
“好,本官要的就是你这句话。巧凤快出来吧,赶紧跟你丈夫回家”!话音刚落,就见巧凤从后堂走出来,眼睛里闪烁着泪光。
苏志远忽然回过神儿来,跪倒在知县大人面前连声致谢。望着夫妻二人离去的背影,吴知县的脸上露出会心的笑容。
从那以后,苏志远开始潜心钻研医术,两年后在镇上开了一家医馆。他谨记李郎中的教诲,救死扶伤,对于那些孤苦无依的老人免受诊金。一时间,他声名鹊起,前来医馆看病的人络绎不绝。
后来,苏志远有了钱,特意带着妻儿去看望李郎中。临走之时,他偷偷地留下一包银子,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。
一次偶然的机会,巧凤又遇到那位测字先生,说他测得字一点都不灵。老先生捋着胡须说道:“凡事有因果,万物有轮回。你家相公之前一定做过什么善事,才能逃过此劫。如若不信,回家一问便知”。
巧凤半信半疑地回到家中,向丈夫询问情况。苏志远思虑片刻,说道:“前几年,我在酒楼做伙计时,曾捡到过一包银子,失主是一位年轻的男子,他说这些钱是给父亲看病用的。我只是物归原主,仅此而已”。
结语:
测字先生说的话可不可信无从考证,或许他只是能言善辩混口饭吃,也可能有点真本事。但是,我相信:“凡事有因果,万物有轮回”,种下善因,必结善果!
“不以善小而不为,不以恶小而为之”,这句话在苏志远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。善行不分大小,爱心不分轻重。一个小小的一个善举,经过爱的传递,也有可能创造出奇迹。
更多精彩内容推荐:
民间故事:奸夫淫妇
民间故事:男子捉奸,跑错地方,吓坏小姨子,乐坏丈母娘
民间故事:洞房花烛夜,丈夫欲同房,妻子却说:你小命难保
民间故事:丫环熬药,药罐突然爆裂,老人说:此事太蹊跷
这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一个离县城不远的一个村子里,光绪三年的时候,就已经存在了这棵树了,一直到1951年,那棵树的附近才搬迁来了几户人家,并且在那树的附近修建了木房子居住。当时那棵树的腰围直径都有5尺宽,高大约二十八米。过去的时候,农民修建的
章阁游学时,曾借住在渔阳姑父家中,有一次,他去城外一个古老的道观游玩,见有很多人围着一处壁画讨论,那画中有一黄衣人,系着玉带,手中拿着宝剑,身后跟有几个小鬼,一副降魔除妖的模样。这时才听旁人说,那画中本有几只恶鬼,却无故失踪好几天了!但并没
在古时候,巨野县北面有一条河,河面不是很宽,但河水很深。这条河很早以前就有了,村里有些人经常在河里捕鱼、游泳,一直没有发生过怪事。这河面上有一座石桥,村民们出来进去的都要经过这座石桥。这个村子里住着一个姓王的老翁。故事发生那年,王老翁年近六
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啊,不要得罪木匠,听到这名字啊,你是不是觉得这故事以前说过呀,我看着吧,也是类似,但是呢,今天这个故事啊,和以前讲的不太一样。故事发生在早年间,在夏垫镇的18里铺,有这么一姓赵的人家,因为家里边儿这几年养牛赚了不少钱,家里
包公出世,包公是老三,老大叫包五,老二叫包文。包老三一生下来就乌漆嘛,黑,不像个人形。老子说这是个怪物,把它送掉。大嫂子说。好的,让我去送。说着就把它洗洗抱走了。其实他是假码送的,把包老三抱(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,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)到房
诸葛亮18岁的时候,隐居在南阳卧龙岗,在那里搭了一个茅庵,一边开荒种地,一边发奋读书。卧龙岗下住着一个黄员外,名叫黄承彦。他见诸葛亮聪明正直,十分喜爱,经常去看望他。诸葛亮看黄员外很有学问,也特别尊敬,时常向他。请教,并请他批改文章。时间长
清朝乾隆年间,在河南西倍有一个叫二里铺的地是个小镇。有三四百户人家的样子,多数种地为生。此土地肥沃四通八达是通往陕西山西,湖北重要交通要要道。有一户姓弯的人家,他家种地,也生些小生意,温饱不成问题多少有余钱,街上有个不太大铺子,每年下来也能
以下故事,出自清代李庆辰《奇奇怪怪》,翻译时有改动。文中插图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烦请告知删除。在渤海有一位年轻人,叫伍明伦,他家是穷苦人,没有农田,也没有产业。长大以后,伍明伦为了生活,跟着一群盐商做事。因为没有本钱,所以他只能做个小伙计,平
很久以前猫和老鼠还是拜把子的兄弟,猫为兄,鼠为弟,平时小哥俩愿意聚在一起喝点小酒,很是暇意这一天正好天庭传来消息,通知天上地下所有动物,入天庭选12生肖猫天性懒惰,喜欢夜间出行,白天喜欢睡懒觉,于是就和鼠说:兄弟呀,明天我俩一同前去选12生
康熙三年六月二十四日,河东解州城内关帝庙前,人头攒动,熙熙攘攘,街道两旁,店铺地摊前更是热闹非凡,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。这日是关帝诞,来此进香祈福的人络绎不绝,有达官贵人,豪门公子,富家小姐,也有普通百姓,甚至还有讨饭的乞丐。此时,一位手持拂
男孩总说自己命不好,生在一个穷苦家庭里,连考上大学都钱都钱念。有人说城里有位算命师帮人转运非常灵光,劝他去试一试。他去了,带着沮丧他问算命师:“先生为什么我生下来就是个穷命?连学都上不起,这辈子不是注定了吃苦受穷了吗?” “按你自己说,你的
1午饭过后,天气放晴,乡亲们纷纷荷锄戴笠下地去了。45岁汉子莫德光从屋里搬出躺椅,瘫躺着晒太阳。妻子从背后推了推他,道:“儿子上街农药了,家里还有几分田没耕呢,你替他一天行不?”莫德光鼻子呼出冷气:“哼,我只能活46岁,好活歹活一个样,我在
钱员外有一个外号叫钱百里,为什么叫钱百里呢?因为他的土地多呀,他的田地不是按亩算的,而是按里算的。他所有的田地,加起来能够绵延100多里长,所以,当地人就给他取了个外号,“钱百里”。古时候的有钱人,他们都有一个特点,那就是,他们的财富都是靠
解放前,某市有一家全市闻名的命馆。据说,凡进过这命馆的人,无不叹服这位算命先生的高明。因为他不但算得命准,而且只要你报上生辰八字,他立即就能从抽取中取出已批好的命书给你,真象神仙一样。所以,大家把他当神仙来敬奉,叫他算命仙。这一天清早,魔术
盲人夏仲奇,山东人,已故民间命师,擅长八字批命,人称金口直断。他的故事流传很广,这里摘录一篇。 1994年的某天,夏先生家里来了一位20多岁的小伙,象是要算命的样子,可是他看了看夏先生家里来来往往的人,却面露犹豫,吞吞吐吐地对夏先生说,他有